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书札记 正文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书札记

来源:千古奇冤网 编辑:热点 时间:2024-04-28 19:23:52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书札记


1


李厂长荐语

进击的李厂长,一个一年读 50+本书的作成硬核男人。

师北宸老师,是精进记我在北京混迹媒体圈时期就认识的写作大咖,他的器读写作训练营,也曾找我进行过推广,书札最终也给他转化了几个学员。让写今日,作成抽空读完此书,为自无论是精进记在写作教学上的认知,和培训上的器读认知,均超出市面同等的书札写作课,的让写确是是写作课领域的特斯拉级别的老师。笔记有点长,作成推荐给大家!为自

2


开始创业

2018 年我开始创业,开设了“师北宸写作训练营”,即使以一个看起来拥有一定的惩罚权力,可以指导、批评和指责别人的“老师”的身份授课,我也极其克制,因为我非常讨厌被别人指责与批评。我努力做到如果不希望自己被如何对待,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他人

3


教育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

很多人读书只是随便翻翻,然后就把书扔一边,不做任何改变。这不是卡内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他认为: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我的看法一样,因此才写下这样一本旨在增进行动的书

4


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你不需要学习

这是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一个结论:通过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较高,最高能达到 90%。这样的学习方式被称作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认知中,学习=听讲,学习=读书。但是听讲和阅读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对应的数值只有 5%和 10%。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周围很多人,看似每天都花了大量时间去听课和看书,真正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多少。

5


写作是技能、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方法

写作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方法。当你学会了技能,使其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写作学会更好地与自我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时,你将终身受益。

6


养成习惯

养成或转变某种思维方式,在短期内似乎更需要花费精力,但长期来看它更省力。因为你的工作、生活中需要用到“写作”的场景不计其数,我虽无法穷尽所有场景,但如果你理解并掌握了某种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在很多场景中它都适用。

比如,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与老板沟通和相处,那你和家人的相处也不会太差,反过来道理也一样。

7


最重要的两条经验

我在自己的写作课程上,和学员分享的最重要的经验也有两条:

第一,找到你这个行业最好的资料并努力深挖;

第二,一定要做笔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通通记下来。

8


学习并不断发觉自己的兴趣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那你将不再需要坚持和自制力。很少有人会说:“我要坚持打两个小时游戏,打不够不能睡觉!”

但是我们看到太多人说:“我要坚持学两小时英语,否则今天就白过了!”我现在一天能写 8 个小时,但如果是看电视,即使是最好的节目,我也很难坚持看两个小时。

9


通过分享来学习

你还可以通过分享来学习。通过向别人转述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成长。这也是我一直贯彻的原则。

读完一本书,我会写一篇读书笔记。我读过的书,去见朋友的时候会带去送给他们。而我也能从朋友的反馈中,知道他们读完这本书的体会与我有何不同,从而帮助我加深了对这本书的理解。

10


要想学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跳入水中游几圈

要想学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跳入水中游几圈。写作也一样,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如果你暂时没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把你认可的观点记下来,分享出去,和别人讨论交流,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会表达了

11


李笑来的学习方法

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在学习投资的时候,看了很多遍 YC 创业课,并且在网上不断地更新课程笔记。有一天,我在深圳书城看书,发现一本《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仔细一看,原来是李笑来把 YC 创业课的学习笔记整理出版了。

12


观点清晰素材收集

要写好一篇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搜集素材,构思写作框架,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和填充。为了打磨好一个话题,你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等过程。打磨一个话题的过程,就是不断逼自己思考的过程。

13


亚马逊公司采用备忘录而不是 PPT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被称为“首席写作布道师”。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公司之一,亚马逊对书面文字却出奇地重视。

我的一位前领导曾在亚马逊工作,他说在亚马逊内部开会不使用幻灯片,开会前,方案宣讲人需要提交一份 4~6 页纸的备忘录。无论多烦琐的事情都要在这 4~6 页纸内写清楚。正式讨论前,每个人先花半小时把备忘录读一遍。

要在 4~6 页纸的篇幅里把事情讲清楚、没有废话,逻辑清晰,案例严谨、扎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同时也提到,这样的制度让他受益颇深。通过这样的方式,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好的塑造。

14


尝试交付一份完整的文档

写备忘录对陈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把方便留给了受众,这是写作塑造逻辑理性思维的强体现。

我有一位同事叫清风,他说,每次打开石墨文档,把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并且交付一份完整的文档——无论是一份提纲,一份项目说明,还是一份项目复盘——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在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全面梳理之后,再清晰地表达出来,写作者本人会有最大的收益。

15


写作具有非常好的疗愈效果

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深度思考,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思考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绪被太多的焦虑、恐惧、紧张、内疚、骄傲……占用。

你的大脑被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占用了太多的内存,如果不把它们清除,你就无法专注于当下的工作,也难以为未来做规划。这就是很多人看似非常勤奋、努力、自律,可是依然很难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好成绩的底层原因。

16


因为写作,我获得过很多机会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因为曾在译言网翻译了几十篇文章,被创始人赵嘉敏认识,从而给了我加入大学时最想加入的公司的机会。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能够成为凤凰网科技频道的主编,也是因为当时凤凰财经中心负责人在财新网看到我的专栏文章,才给了我这个机会。

17


好文章自己会走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社交方式

内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孤僻而不爱交际的。事实上,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于内在世界,有更强的感受和反思能力,这反而能帮助内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

18


写文章让你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

很多人厌恶社交,是因为他们觉得大部分社交是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

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可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启动了。只要你持续地输出你的观点、兴趣和喜好,你的文章就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如果通过主动的社交方式,效率可能远没有这么高。写作反而成了一种反向筛选,帮你筛选出你希望交往的人。

19


孤独的人反而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也会面对更多的孤独,喜欢写作、想去尝试写作的人,很有可能也是对孤独有更深刻体验的一类人。很多人认为孤独意味着不会社交,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孤独的人反而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不过这种“更强的社交能力”,指的是他们有更强的解读、理解人际信号的能力。

20


内向的人在线下社交中不占优势,但他们可以通过写作获得优势

内向的人在类似的线下社交中不占优势,但他们可以通过写作获得优势。内向的人对人际交往的情绪感受和反应更为敏感,同时也就拥有更高的共情能力。好的文章不只是所谓的道理说得好或者有干货,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懂他”。

21


对于外向者而言,和人接触是获得能量的一种途径;对于内向者而言,写作则是更好的社交方式

我的写作训练营与线下私房课,也聚集了大量内向的人。对于外向者而言,和人接触是获得能量的一种途径。出去社交对外向者而言,本身就可以让他们愉悦和开心,他们并不觉得有太大的消耗;但是对于内向者而言,写作则是更好的社交方式,能够使他们在不消耗过多精力也不需费心和人打交道的情况下就达到社交效果。

22


跳出红海竞争,学会销售你自己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换一个领域努力相对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获得的成就也不一定比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更差。

我的学历和工作背景都不算好,和名校名企出身的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只能另外开辟自己的路子。

23


写作逐渐被行业认可,提前赢得对方的信任

我在开始给媒体写专栏时并没有预设这件事情能为我的职业带来多大的帮助。然而,随着我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并逐渐在更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布文章之后,我逐渐被行业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我。在做公关公司的合伙人时,我常常在见客户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说:“师北宸?我知道,我看过你的文章,我们直接开始吧。”我以前从没做过销售,但在做自我介绍之前,我就已经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我得到领英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曾经为《彭博商业周刊》、虎嗅、钛媒体等媒体写过专栏。当时领英对于撰写行业分析和评论性文章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我的好多同事毕业于美国常青藤盟校。

24


自定义了竞争领域:不需要费力告诉大家你是谁,别人会主动来了解你是谁

你跳出了传统职业发展路径,为自己发声,给自己打上独特的标签时,你就自定义了竞争领域。这时候你不需要那么努力去告诉大家你是谁,别人会主动来了解你是谁。

从你努力说服别人到别人主动倾听,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当别人主动倾听你的时候,你就成功把自己销售出去了。

25


为什么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的薪水比大部分岗位高

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的薪水比大部分岗位高,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开发出一个 App(应用程序),理论上可以在所有平台发布,一份投入,多份收益,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而边际收益却是递增的。

26


写作是一项高杠杆率的工作

类似地,如果你的一份时间能够创造多份收益,你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高杠杆率的工作。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杠杆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培养或者提升自己“一份时间多份卖”的能力,比如写作。

把一些工作外包,这相当于购买别人的时间帮你工作,而你则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投资自己。

留意其他工作机会,提高你单位时间的价格。

27


写文章就像开分矿

有一位叫“伯通”的媒体人说过,写文章就像开分矿。在《魔兽争霸》这种即时战略游戏里,能够迅速开分矿的玩家,会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因为同一个时间段内,拥有两个矿场的人的收入是拥有一个矿场的人的两倍,越往后,矿多的人越占优势。

28


写作帮你提高工作杠杆率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帮你实现了个人品牌溢价

写作帮你提高工作杠杆率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帮你实现了个人品牌溢价。更多人将认识到你的价值,从而为你提供更多合作的可能,也给你带来更高的议价权。

29


写作,就是高效表达与沟通

写作,就是高效表达与沟通,目的就是让你把观点和信息传递出去,从而获得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工作收益。

30


37 signals 创始人贾森·弗里德:“要招就招那个写作最厉害的”

37 signals 是硅谷一家创业公司,其创始人贾森·弗里德写了一本书《重来》,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标题就叫“要招就招那个写作最厉害的”。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无论对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还是程序员来说,写作技巧都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不单是有根好的笔杆子。清晰的写作体现其清晰的思路,优秀的写作者懂得沟通,他们让事情易于理解,他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他们知道什么该省略,那是你在任何求职者中都想看到的品质。

31


每个人的时间花费都可以用两个圈来形容——一个是扩大关注圈,另一个是扩大影响圈

看电视、刷朋友圈、刷淘宝、刷微博,包括读书和听课,都属于扩大关注圈的行为;而诸如写作、演讲、管理团队,这些行为则是在帮你扩大影响圈。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现,本质上不就在于你影响了多少人,以及对不同的人产生了多深的影响吗?写作,是跨越时空的影响力。

32


把写文章作为社交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你并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

作为一个在公开场合非常容易紧张,在超过 4 个人的饭局上就很少发言,即使做了很多的演讲、培训、课程,依然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进入状态的极其腼腆内向的人,我觉得写作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社交方式。

把写文章作为社交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你并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

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可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启动了。只要你持续地输出你的观点、你的兴趣、你的喜好,你的文章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因为认可你想表达的看法而找到你。

33


获得牛人关注的最好的方法:主动提供帮助

里德·霍夫曼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的创始人,他的助手曾分享过一个获得牛人关注的最好的方法:主动提供帮助。

牛人们有钱又有资源,人脉更广更优质,他们会需要什么帮助呢?比如比尔·盖茨,他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你能提供的,就是信息。信息即你身处他所不熟悉的环境中,对他不熟悉的事物的认知。

如果他对中国的“90 后”如何看待二次元文化感兴趣,而你恰好是一名“90 后”,你可以告诉他你周围的人是怎么看待二次元的,这就是主动提供帮助给你带来的价值。

主动提供帮助堪称建立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而主动提供帮助最直接的方法仍是写文章然后分享出去。提供帮助的对象有时候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是确定的。主动提供帮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好文章会把你带到优秀的人身边。

34


要想被偶像关注,首先要学会把偶像当普通人一样看待

越是世俗标准中的成功人士,其实越想被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

35


提前下功夫做功课

2016 年,我在笑来老师的“一块听听”平台开设写作课。他的公众号为我带来了 10 000 多名付费学员,我的文章也成为他的公众号上最受欢迎的文章之一。

以前我去拜访别人或者见客户之前,特别恐惧别人问出我不懂的问题,觉得这样会显得我很无知,特别尴尬。所以在见面之前我会做大量的功课和背景调查。

就像我在早期写专栏时一样:每周为了写好一篇 1 000 多字的专栏文章,我每天会花 6 小时阅读与这一话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观点、评论、报告、各个维度的事实,全都会搜罗一遍。

在《见字如面》节目组参与筹备《一生之书》这个栏目时,《失控》的讨论会之前我花了一周时间又通读了一遍这本 700 页的大部头,在网上看了许多关于这本书的解读,还给《失控》在中国的出版人赵嘉敏打了一个电话,了解了他对《失控》的理解和看法

36


很多作者会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在自己的文章和书里

很多作者会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在自己的文章和书里。在面对面打交道的时候,这些思考反而不一定会表达出来。

一来,平时与人见面,交谈双方会有特定的目的和议题,大家会基于具体的目的与议题去讨论;二来,只有在比较深入的交流状态中,人们才会逐渐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表露出来。

37


李笑来因为投资比特币而获得很大收益

李笑来因为投资比特币而获得很大收益,当他在媒体上被报道之后,他周围的朋友问他:“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不告诉我,让我也跟着一起赚钱啊?”他听完大笑:“我最开始接触投资比特币时已经把自己对比特币的所有思考全都写了下来,公开发布在网上了啊!”

38


提前做足功课的习惯,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透过文字触碰到别人的精神世界

因为这种提前做足功课的习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透过文字触碰到别人的精神世界。现在我读书时似乎总能通过某几个片段,窥探到作者内心的一些想法,与作者对话,并建立内在的连接。虽然这些作者我都没见过,也没有和他们聊过天。

39


见陌生人之前,至少列出五个可能问题和答案

我有一位朋友叫浩之,他特别擅长做图解,我给他取了个外号“图解小哥哥”。浩之也有提前做功课的习惯,而且做得更极致。在见一个陌生人之前,他会列出若干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然后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他给自己立的标准是:至少能回答出 5 个问题。他说,虽然别人一般不会问那么多,能充分准备五个以上,就能保证自己不会被问倒。

40


你的环境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成为群体里最差的人开始精进

曾看到一句对我影响很深的话:你的环境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此以后,我刻意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知识密度高的环境——英文特别差的我强迫自己处在一个满是英文内容的环境。

我的做法是,开始去译言网翻译文章,把自己浸泡在《纽约时报》《纽约客》等媒体提供的语言环境之中。

再后来,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订阅英文科技新闻和评论,订阅了 100 多家媒体,每天花 6~8 小时在阅读上面。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来我的专栏文章主要得益于这段时间大量的信息输入。当时我每周写一篇 1 000 多字的科技专栏文章,为此投入的阅读时间每周超过 40 小时。虽然我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媒体写作训练,但是我回想起来,发现这段经历让我在资料搜集的扎实度、资料引用的严谨度,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上,都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底子。

环境决定了你的高度。从现在起,为自己营造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环境.

41


与你亲密交往的 5 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美国杰出的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曾经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 5 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在财富上的具体表述是:你的收入是身边交往最多的 5 个人收入的平均值。雅虎的前 CSO(首席战略官)提姆·桑德也说过:“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如果你能交往到比自己厉害的人,你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值。

42


努力成为你圈子里最差的人

2019 年 3 月,我去深圳办线下私房课期间约见了“鲸打卡”创始人,“鲸打卡”是行业里成长非常迅猛的一家公司。不到两年时间,它便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数千万元融资。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融资,为什么选择目前的这些投资机构?

他思考了一下,回答说:“因为‘鲸打卡’这款工具是用来给学生写作打卡用的。我们的客户来自教育行业,但我不是做教育行业出身,所以我选择投资方的一个原则是,看这些投资方是否投资过足够多体量足够大的教育公司。目前我们的投资方所投资的教育公司有几百家,其中不少是细分领域里数一数二的公司。”

“我平时喜欢跑步,一个人跑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但是如果跟着一群人跑,不知不觉就跑完了,甚至还能跟上他们的速度。在投资方的 CEO(首席执行官)群里大部分是 B 轮、C 轮甚至更后期的公司创始人,而我是 A 轮的公司。在这个群体里,我是‘最差’的。在这样的群里当一个‘最差’的 CEO,我感觉特别好。”

听完他的回答,我觉得他特别有智慧——努力成为这个圈子里最差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容易逐渐变得越来越好。每往前一步,都是超出期待的。

43


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群体里最差的人,这样你就会不停地成长

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群体里最差的人,这样你就会不停地成长。在互联网、社交网络以及在线社群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有更便捷的方式为自己打造一个让自己可以“浸泡”在牛人圈的环境,像他们一样思考和行动,慢慢地,你就是这些牛人中的一员。

44


找一个优秀的人,帮助他人,也成就自己

《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己》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关注自己,你就只有一次机会赢得比赛。如果你开阔眼界,把他人也纳入你的关注之中,那么你的胜算将大大提高。如果能更进一步扩大视野,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机会,产品、创意、天时地利、公众知名度——这么多的骏马都能帮你赢得比赛。为什么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呢,毕竟单凭自己,你只能有一次获胜的机会。敞开你的胸怀,你就能拥有成千上万的机会去博取成功。你与你的领导、客户、合作伙伴、朋友,都是这样的关系。努力成就对方,就是成就你自己。

45


打造优质朋友圈,珍惜每一个珍惜你的人

当年你还不牛的时候珍视你们友谊的人才值得珍视。电影《飞驰人生》中有一句类似的台词:“人在顺境中的友谊可能并不那么坚固。”

当你去追逐所谓的牛人的时候,那些一直支持和鼓励你的“普通人”可能反而被怠慢了。很多人对对自己好的人视而不见,甚至认为别人的付出理所应当。而当这个人离开的时候,他们又追悔莫及。

46


分享你的认知盈余

刚毕业不久,我在一位资深媒体人的引荐下和某门户博客频道负责人聊过一次,之后他给了我副主编职位的录用信。当时的我不想去大公司,婉拒了这次机会。

资深媒体人叫安替,是 TED 大会的演讲人,曾因在新闻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还做过《纽约时报》记者。他每天靠翻译《经济学人》学习写作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47


分享认知盈余的前提,是先将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的能力尽可能锤炼到最好

安替觉得我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我也从没有在媒体行业做过一天新闻工作。但是我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在社交网站上分享有价值的新闻和评论。他关注了我,并经常转发我发布的内容。

我从来没有向他求助过:“安替老师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份工作?”但我通过分享认知盈余,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在写作私教课上,我会询问每一位来咨询的学员:“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你擅长什么?你要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家,并通过写作分享出来。”

刚毕业的几年里,我没有在媒体行业工作过,但我非常喜欢科技和媒体内容,我每周都阅读大量国内外的优质媒体报道,不知不觉,就处于信息上游。

当时,我每年要花几百美元去订阅一家专业媒体 BII(商业内幕情报,商业内幕旗下的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报告,每个月,BII 都会发布多份不同话题的数据报告。比如《2013 年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移动电商》等,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对前言趋势有非常客观的分析、洞察和判断。这些专业数据报告让我的专栏文章的内容更加扎实,更有洞见

48


如果彻底释放大家的认知盈余,能产生多大价值

我刚毕业时加入的译言网,就是一个典型的用户通过自己的认知盈余建立起来的网站。译言网最开始只有三四名编辑,但是每天有 150 篇译稿发布:编辑的职责并不是翻译文章发表出去,更重要的是创建规则、维护规则,引导社区良性互动,并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来鼓励优质内容生产者参与内容翻译。

国内影响力巨大的科技媒体“36 氪”最早就诞生于译言网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前身叫“TechCrunch 中文站”,TechCrunch 是国外的一家知名科技媒体,当时 TechCrunch 中文站的核心成员每天翻译 TechCrunch 上面的文章,不仅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读者,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译者。后来 TechCrunch 中文站单独建立了一个网站,再后来他们开始融资,并改名为 36 氪。

49


努力把自己打造好,贵人自然出现

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会吸引优秀的人举荐你。而优秀的人认识你、帮助你,也可能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做投资。你一定要让自己配得上别人的投资。如果你遇到的贵人足够多,那是因为你也是贵人。

就像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唯一的办法是使自己配得上它。”

50


“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产品经理有 3 个“1”的要求

“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产品经理有 3 个“1”的要求,这 3 个“1”分别是:

〇 1 000:每个月要在微博、QQ 空间等谈论相关话题时,与用户互动 1 000 次,点赞也算;

〇 100:每个月要看 100 篇重要的行业分析文章;

〇 10:每个月要与用户深度互动至少 10 次,最好是深度访谈;

每月坚持完成这 3 个“1”,你就能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最优秀的产品经理的标志是什么?能立刻切换思维模式,以一位“小白”用户的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去使用产品。

51


粗略地卸下自己脑袋中的想法和感觉,很杂乱地写,没有成任何连贯和组织

有不少专业的文字工作者来到写作训练营,包括经常为企业撰写新闻稿的总裁助理、新媒体编辑还有广告文案人员,他们往往对这两句话极有共鸣:“粗略地卸下自己脑袋中的想法和感觉,很杂乱地写,没有成任何连贯和组织。这样,我就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接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文字“与自己深藏在表面下的情感和感觉”变得更亲密。老师不是告诉你如何成功的人,而是告诉你,他有自己的局限,并让你产生自己有可能超越老师的信心的人。

52


老师不是告诉你如何成功的人,而是告诉你,他有自己的局限,并让你产生自己有可能超越老师的信心的人

梁冬曾说过: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你隔着课堂(或者 App),作为消费者去买他的知识;另外一种是你天天跟他生活在一起,他被自己老婆折磨、被笨蛋儿子折磨、被不靠谱的父母折磨,然后狼狈地把落荒而逃的样子真实展现给你看的人。

如果你能够有幸见到一位你以前认为很了不起的大人物窘迫的样子,你就会生出一种“原来他也就这样,我可以超越他,直接向他的源头学习”的信心,这就是大宗师。

53


我的写作软件、记笔记软件、记事本软件都是单独的

你可能对正在使用的产品不够了解。但当你逐渐了解它,你可能会对它着迷。苹果公司每出一款新手机,我都要研究个底朝天;我曾经在浏览器装过几百个插件,只为提升使用体验;为了找到一款最好用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软件,我花了 1 000 多元。请注意,我的写作软件、记笔记软件、记事本软件都是单独的。

这就好像一个女生可能有十几款不同色号的口红、十几款手链,可以根据心情、衣服以及要见什么人,选用不一样的颜色和款式。

54


情绪价值是无价的

终其一生,无论是首富、天才电影导演,还是外卖小哥,我们不过都是要尽力过上一段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罢了。能给别人带来微笑,便是我们的终极价值——商业价值,不过是所有价值中的一个而已。

55


给自己写一张说明书

除了埋头做点什么,你更得让周围的人知道你能做什么:给自己写一张说明书

56


所谓的情绪供求,就是每个人倾诉的需求和需要陪伴的需求

所谓的情绪供求,就是每个人倾诉的需求和需要陪伴的需求。比如谈恋爱时,你希望对方能陪伴你、倾听你,能喜欢你的爱好。同时你也应该为对方提供陪伴,倾听对方想让你倾听的事,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就是互相提供情绪价值。

57


长远的职业规划原则,叫作“A–B–Z 职业规划”

A 计划就是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叫主业。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你要依靠它获得一份收入。它是你的安全线和基本保障。

而 B 计划就是你的一个业余爱好,或者是你对自己未来投资的一项通用能力,可以把它称之为副业。你每周有 40 小时用于主业的工作,可以用 10~20 小时的业余时间发展副业。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学点什么,你可以投资写作、演讲、外语或计算机等能力,在这些通用能力的培养上扔再多的时间都不为过。

我在领英工作的时候花了很多业余时间用于 B 计划。我的 B 计划是在“在行”当一名咨询顾问,帮助企业高管和初创公司创始人打造个人品牌。两年时间里,我成为“在行”平台评分最高、单价最高的行家之一。通过数百个一对一案例,我积累了关于客户心理、客户需求的经验,在提高客户满意度交付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而什么又是 Z 计划呢?Z 计划就是无论这个世道如何变化,你都要有一项可以让你糊口的能力。

58


如果想清楚修炼什么样的手艺,一天最多投入 4 小时就够了

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史蒂芬·金谈过自己的日程安排:

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来处理新事务,比如撰写文章;下午用来打盹儿和写信;晚上用来读书、和家人在一起、玩游戏、做些工作上紧急的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写作时间。

郑渊洁在 1985 年创刊《童话大王》,整本刊物只有他一个人写,为了保证每天写 4 000 字,他把每天写作的时间安排在早上 4:30~6:30,从 1986 年起,直至现在依然如此。

他最重要的一件事的工作时间是多少?——两小时。

59


观察一下同行业最优秀的专家,看他们掌握了什么技能,除了完成你手上必须完成的工作之外,每天花 1~2 小时掌握它

2007 年 7 月,软件开发者布拉德·艾萨克分享了一个高效率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他从喜剧演员杰瑞·宋飞那里学来的。

宋飞在成名前经常在各地巡演,有一次艾萨克在一个免费的喜剧俱乐部里碰到了他。艾萨克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棒的喜剧演员。宋飞回答说,关键是每天都要写一个段子。他的方法就是在墙上挂一幅巨大的日历,哪天写了段子,就在日历上打一个大红叉。“几天后,就可以看到一列红叉,”宋飞说,“这列红叉会越来越长,你会很希望看到它,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让红叉断开。千万不要让红叉断开!”

60


找到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每天投入 1~2 小时,你会创造出足够好的结果

当我只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但每天的产出却大大增加,不仅收入有所提高,我还有了更多的娱乐时间。我开始和朋友在吃饭的时候聊八卦,甚至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发一会儿呆,同时我还能拿出更好的作品。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61


保证最基本的短期目标之后,就要不断思考长期目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实现长期目标

衡量标准是什么?就一条:高杠杆率动作。比如,为了招生,可以找 10 个人帮我们发朋友圈。短期价值明显,但长远价值极小,不做。

比如,出书。需要花好几个月写作、修改,可是越早出书,杠杆率越高。前期成本高,后续成本低,收益明显。这里的收益包括品牌、收入。质量好,可以带来好口碑、好销量。好口碑,可以为我们吸引客户,甚至人才。

62


在美国,如果你不知道该学什么,那就去学演讲或写作

只要你足够会表达,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用得上。演讲或写作既是基础技能,又是能为你的职业加杠杆的高阶技能。

62.1


贝佐斯和巴菲特让人印象深刻的举动,就是每年的“致股东的一封信”

每年一封信,让投资人坚信这个人和这个公司值得信赖,值得长期持有他们公司的股票。

62.2


写作关乎信赖

你不需要最懂写作的人来教你写作,否则你应该直接去读马尔克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王小波;你需要的是最懂你的人来教你写作——只有了解痛点,对症下药,才能学到自己真正想学的。

63


日常的积累,而这个积累则来源于不断地拆解

拆解是学习技能的底层思维。要学会写文章,先去拆解最优秀作者的作品。你如果喜欢村上春树,去拆解村上春树的作品吧;你如果喜欢“三节课”的文章,去拆解“三节课”公众号发的文章;你如果喜欢智族或新世相,去拆解智族或新世相的文章。如果你希望去三节课、智族或新世相求职,你还可以把你拆解之后的作品发过去。他们看到后肯定会想找你聊一聊。

64



65


每天写日记,是避免无能之错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好好用起来。

65.1


在“一把钥匙”团队内部,有一个“每日工作清单”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成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写好发到群里。一方面梳理自己当天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让团队内部互相了解其他人在做些什么。

65.2


因为长期写作的关系,我有随时随地做笔记的习惯

因为每天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任务,比如见人、跑步、写书、录制课程、讲课、与老师和平台方洽谈合作、在写作训练营给学员答疑、娱乐等,我也养成了每天做日程安排的习惯。这两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66


痛苦+反思+行动=进步

痛苦是情绪感受,反思是理性分析,分析之后要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进步。

67


除了写日记,还要随时随地记笔记

无论你是读书,还是与别人交谈,抑或是听在线课程,都可以随时记录。有时候我在和别人吃饭时,聊着聊着就掏出笔和本子来,把对方吓一跳。朋友说:“我就是随便说说,你弄得这么正式,搞得我好紧张。”其实,你的认真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因为你很珍惜对方说的话和他的时间。

曾经有一位媒体主编和我谈到许知远,他说许知远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细节就是,在一次聚餐中,许知远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他们的谈话。

这种随手记笔记的方式,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捕捉灵感、积累收获。很多信息如果不记录下来,别说过几天,很可能当天晚上回去想记录的时候,都已经记不起来了。

68


李敖笔记整理法

李敖出过 100 多本书,共 3 000 多万字。在一期节目中,他专门分享了做笔记的方法。

68.1


李敖买书有一个习惯:一种书买两本

在阅读过程中,碰上觉得有价值的资料,他就用剪刀把资料剪下来。如果同一页的两面都有需要的资料,就把第一本书用来剪下正面的资料,第二本书用来剪下背面的资料。

剪好之后,他就把资料放在文件夹里。每一个文件夹都贴上标签,然后把文件夹分门别类放到书柜上。当他写作需要用到某一类资料时,就找出来。

68.2


他生活在纸质书时代,即便晚年遇到互联网,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在电子时代,你也可以使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或者任何一款笔记软件学习李敖的笔记整理法。譬如,当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把需要的资料复制下来,粘贴到印象笔记中,然后打上标签,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电子工具比纸质工具更方便的地方在于搜索。如果你使用 Kindle、iBooks 电子书,甚至可以批量导出阅读笔记。当然,这需要运用一定技巧。至于如何运用,可以自行到网上搜索一下教程。

68.3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些书甚至会做好几万字笔记

少的也有几千字,几年下来,积累了 100 多本读书笔记。再加上平常在网上阅读时也有随手做笔记的习惯,我的印象笔记里,积累了超过一万条笔记。

68.4


但是,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我回归了手写笔记

有一些书即使有电子版,我也会买来纸质版本或者自行打印一份,然后像李敖一样把资料剪下来,分门别类放在文件袋里。当我学习一门课程(比如王东岳老师的“东西方文化溯源与东西方哲学”课程)时,我会手写数十页的笔记,然后放到文件袋中。

回归手写笔记和纸质笔记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思考更加深入,最关键的是,工作起来更加专注。每当我忙完课程,一晃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想找手机看看消息时,发现手机不在桌子上,床上也没有,后来跑到客厅、书房……十多分钟之后,才在书房的沙发上找到了手机。

69


纸、笔和白板最大的好处是,你完全不会被工具束缚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做企业内训时,兴致来了,我也要请客户提供马克性笔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画完之后,乍看一团乱麻,可是写写画画的过程却是思维涌现与碰撞的过程。

69.1


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手写的感觉,不妨再捡起来

每天试着花 5 分钟写日记,是开启一天工作,安排一天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仪式化工作。当你坐下来认真写下这一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时,相当于给自己一个承诺。

69.2



69.3


写日记的方式,可以帮助你让行为与承诺靠近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阐述了“承诺与一致性”原理: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行为或选择做出承诺,就会努力保持言行一致”。而写日记的方式,可以帮助你让行为与承诺靠近。

70


记笔记:做灵感的捕手

在网上阅读的文章,我会直接用印象笔记“剪藏”功能,收集所有对我有启发的内容。顾名思义,“剪藏”就是把网页内容“剪下来”,然后“收藏”到印象笔记里。此外,你还可以给自己剪藏的内容打上标签,更加方便检索和查阅。

70.1


纸质化笔记

创业之后,我开始更频繁地用纸质笔记本记笔记和写作。虽然用本子记笔记的习惯已有多年,也经常在和朋友见面的时候掏出本子来,随时记录从谈话中得到的启发。

用纸质笔记本最好的地方在于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笔记本最好是活页的,因为装订好的笔记本会让你害怕犯错,不敢随便写随便画。

70.2


对写作者来说,最好的战衣,便是一支笔、一沓纸

当我在写笔记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并使之成为我的习惯之后,我改用活页笔记本。这时候使用笔记本的心态完全不一样:随便写写画画,不怕犯错,写错了或写得不好可以撕下来扔掉。一本活页纸只要几元钱,用起来完全不心疼。

71


1 000 字的输出要有 10 万字的输入

写作很容易,写好非常难。若没有大量的输入做基础,很难写出好文章。这就像如果没有阳光、水分和肥料,就很难结出好的果实。

72


科技评论写作给我带来的启发

我在网站上订阅了一百多家媒体的英文科技新闻和相关评论,每天花 6~8 小时细细阅读。当时我每周写一篇 1 000 多字的科技专栏,为此投入的阅读时间超过 40 小时。

72.1


写作有捷径。最快的路就是最难的路,也是最笨的路。最笨的方法就是捷径

当时,为了把一个主题写好,我会把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前 30 页的链接都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刻意记录几件事情。如果某篇文章对该话题的阐述逻辑非常到位,我会把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记录下来;在阅读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都会刻意留意金句(也就是适合当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以及文章的“文眼”或主旨;

72.2


留意搜集案例

此外,我还会格外留意搜集案例。有时候我甚至会为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去写一篇文章。比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而已”,还有麦克卢汉的“我们塑造了工具,最后工具又反过来塑造我们”,这些是我特别喜欢的句子,为此,我都专门写过文章。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叫“我们塑造了媒体,媒体又反过来塑造我们”,对麦克卢汉这一句话做了更聚焦的改写。

这样的高标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半年后,《彭博商业周刊》邀请我开专栏;再过半年,纽约时报中文网也来邀请我开专栏。曾经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专栏作家,而仅仅在我开始写作两个月后我就成了专栏作家,一年以后,我就成了顶级媒体的专栏作家。

72.3


我从来“不学习”。我只去思考我的产出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过程中就把学习给完成了

时候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从来“不学习”。我只去思考我的产出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过程中就把学习给完成了。但学习不是重点,而是为了实现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罢了。

72.4


完全放下自己

完全放下自己,把自己当成这个领域最无知、最愚笨、最浅薄的人去对待,你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都是来自你的参照对象——找到这个领域最好的文章,模仿它,改写它,然后成为它。

成年人的学习有一个最大的弊端:自以为懂了很多,经常按照已知去学习未知,按照既有模式和习惯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73


写作目标与写作计划

73.1


村上春树说,他一旦开始写小说,就会像开一个餐厅一样,每天定点营业

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很简单的计算题:每天伏案五六个小时,不管想写还是不想写,都写上 10 页,按每一页 400 字计算,一天大约写上 4 000 字,写完停笔。规律性让写小说这件事情可控。一天 10 页,一个月就是 300 页,半年就是 1 800 页,当年他写的《海边的卡夫卡》时刚好写了 1 800 页,也刚好写了半年。

村上春树更像是工厂车间的工人,每天定点上班,无论状态好坏,都要交出同样的产量,完成任务之后,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书,再跑跑步。

73.2


保罗·J. 席尔瓦的习惯是给自己制作一张 Excel 表格

每个月设定写作目标,每天记录自己写了多少字数,并且每个月检查自己是否完成目标。他还专门给自己一年的目标完成率做了统计,并做成柱状图,用来分析自己写作完成情况

73.3


蔡志忠在创作的投入度上则称得上“可怕”

如果你觉得村上春树这种做法操作起来有难度,那蔡志忠在创作的投入度上则称得上“可怕”:在 36 岁时候,他盘点了一下自己手头的积蓄:三套房子,860 万台币(约合 220 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他觉得赚到的钱已经足够养活自己,于是立誓,要去做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

他说自己最想做的是用漫画画尽所有的东方智慧,于是他一个人去了日本,待了 4 年,画了四五十本漫画。

他在东京的酒店里不和人接触,常常连续很多天不出房门,甚至创下了连续 42 天不出门的纪录。他说自己的工作区间只有 4 平方米:一张桌子,旁边一张床。工作累了就睡,睡醒了就起来继续工作。

一年 360 天在工作,除夕夜,别人在放鞭炮吃年夜饭,他则在工作室里加班。

他说:“当我工作起来,我感受不到时间,时间就像水一样流过我的身体。如果你体会过了你与时间同在的那种感觉,你也绝对不会为了钱而去工作。”

74


专业性来源于大量的积累。1 000 字的输出要有 10 万字的输入

很多人只学皮毛,学会了引导用户情绪,以及给自己打造人设,却忘了基本功的积累。

一篇文章的专业性是一切的基础,但如果只有干巴巴的专业内容,没有情绪和人设的铺垫,酒香也怕巷子深,文章很难推广;相反,如果没有专业性,只有人设和情绪,则是哗众取宠,迟早会被受众唾弃。专业性是基础,情绪和人设则是锦上添花。

75


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全部都是每天阅读的人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全部都是每天阅读的人。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HBO 电视网拍摄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讲到,巴菲特每天的阅读时间超过 6 个小时,他说他每天 80%的工作时间都在阅读。在阅读的时候他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不想和别人交流,也不想被打扰,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办公室阅读。

热门文章

0.5262s , 7243.3281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书札记,千古奇冤网  

sitemap

Top